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抗北方炭疽病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结果判定及报告。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品种在抗北方炭疽病方面的鉴定和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rn Resistance to Northern Anthracno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抗北方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DB62/T 4756-2023)是甘肃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为科学、规范地开展玉米抗北方炭疽病的鉴定提供了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北方炭疽病”是指由真菌引起的玉米叶片、茎秆等部位出现病斑的一种病害。“接种体”指能够侵染植物并引发病害的病原物。这些定义明确了鉴定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试验的一致性。
在试验材料的选择上要求供试玉米品种应具有代表性且来源清晰,种子质量需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规定接种用的病原菌株应从自然发病田块分离获得,并经过纯化培养以保证其活性与稳定性。这一要求确保了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关于试验条件,标准指出试验应在温室或人工气候室中进行,温度控制在20℃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这样的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及侵染过程的发生发展,从而更准确地评估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
在接种方法方面推荐采用喷雾接种法。具体操作时需将制备好的病原菌悬浮液均匀喷洒于植株表面直至湿润但不滴落,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症状表现。此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模拟自然界中的侵染途径,提高试验效率。
对于病情分级标准,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描述。如0级表示无任何病斑;1级表现为少量小点状病斑;2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0%以内;3级占11%-25%;4级占26%-50%;5级超过50%但未全株枯死;6级全株枯死。这种分级体系直观明了,便于研究人员准确记录和比较不同品种间的抗病差异。
最后在数据处理环节强调要对重复试验所得的数据取平均值,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差异显著性。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它能够排除偶然因素干扰,增强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总之,《玉米抗北方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DB62/T 4756-2023)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玉米抗病性鉴定流程,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遵循该标准不仅有助于筛选出高抗品种,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安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