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田套播饲草大麦防风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棉田套播饲草大麦的防风种植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ndbreak of Barley Fodder Intercropping in Cotton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28T 197-2023《棉田套播饲草大麦防风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新疆地区棉田套播饲草大麦的种植管理,提高防风固沙效果和饲草产量。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疆棉田内采用套播方式种植的饲草大麦。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作物类型,确保技术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品种选择:应选用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适合套播的大麦品种。例如,“新冬40号”等已被证明在该条件下表现良好的品种。选择合适的品种是成功种植的基础,能够有效抵御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播种期与密度:建议在棉花收获前15-20天进行套播,播种量控制在每公顷225公斤左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避免对棉花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密度对于实现高产稳产至关重要。
4. 田间管理: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灌溉,特别是在幼苗期要特别注意防止积水。
-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根据长势适时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
-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块,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喷洒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捕杀害虫。
5. 收获时间:当饲草大麦籽粒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收获。此时不仅有利于提高种子质量,还能保证足够的饲草产量。准确把握收获时机对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棉田套播饲草大麦防风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具体栽培管理都给出了详尽指导,有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农户能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