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土壤固碳核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核算流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核算方法及结果表达。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草地土壤固碳能力的核算及相关研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ssland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ccou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670-2023草地土壤固碳核算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草地土壤固碳核算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草地土壤固碳核算的基本原则、核算边界、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内容,适用于新疆地区草地土壤固碳能力的定量评估。
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核算边界:规程明确了草原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两种类型。天然草地是指未经人为开垦或改造的草地;人工草地则是指通过人工种植牧草形成的草地。核算边界应涵盖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并明确界定具体的地理位置、面积以及植被覆盖情况等信息。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规程要求采用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遥感影像分辨率不低于1米,时间跨度不少于三年,以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对于难以获取遥感数据的地方,则需要开展详细的地面调查工作。所有采集的数据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完整性检查、异常值剔除等步骤。
3. 固碳量计算公式:规程提供了基于生物量法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率法两种主要的固碳量计算公式。生物量法根据植物生长季节内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乘以固定的碳转化系数来估算固定下来的碳量;而土壤有机碳变化率法则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内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碳含量差异来反映土壤固碳效果。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4. 结果表达形式:规程建议将最终的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必要的说明文字。表中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项目名称、地点、面积、年均气温、降水量、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初始状态下的土壤有机碳浓度、末期状态下的土壤有机碳浓度、固碳速率等信息。此外还应该给出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以便使用者能够全面了解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就是对《DB65/T 4670-2023草地土壤固碳核算技术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款的具体解释。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标准来进行草地土壤固碳能力的科学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