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盐碱地进行设施蔬菜生产中温室西芹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整地、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盐碱地区域内温室西芹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house Celery Production in Saline-Alkali Land - Part 3: Greenhouse Cel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853.3-2023盐碱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温室西芹》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盐碱地温室西芹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温室西芹的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从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度解读:
一、育苗阶段
标准要求选用抗逆性强、适应盐碱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并强调种子质量需达到GB4407.2的规定。在育苗基质选择上提倡使用草炭土与珍珠岩按一定比例混合,确保基质疏松透气且保水性好。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具体为将种子置于55℃热水中不断搅拌10分钟,冷却后继续浸泡6小时,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此外还规定了适宜的播种时间和苗床温度,一般春季播种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季播种时间为8月中下旬,苗床温度保持在15℃-20℃之间。
二、定植环节
定植密度直接影响到后期产量和品质,标准建议株行距为25cm×30cm,每亩种植约8500株左右。定植前需要深翻土地并施足底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kg以上,配合复合肥50kg。定植时要注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宜选择早晚进行操作,定植深度以不埋住生长点为宜,定植后立即浇透水,促进缓苗。
三、田间管理措施
在水分管理方面,标准指出要根据土壤含水量适时灌溉,特别是在西芹快速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同时强调了排水的重要性,要求温室内部要有完善的排灌系统,防止雨季积水造成根系缺氧。肥料管理上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在缓苗期结束后追施一次氮肥,促进叶片生长;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和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
标准特别强调了绿色防控的理念,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生物方法如释放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化学药剂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执行,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对于常见的叶斑病、软腐病等病害,建议采取轮作制度减少病原积累,并定期喷洒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发病。
五、采收时机
标准明确了最佳采收时间,一般是在植株高度达到30cm左右时开始分期分批采收,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延长供应期。采收时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避免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操作,以免增加病害传播风险。采收后的西芹要及时整理分级,去除老叶黄叶,按照商品规格包装入库储存或销售。
六、其他注意事项
标准还提到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温室内的光照调节,可以通过悬挂反光膜或者补光灯来改善光照条件;通风换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要定时开窗通风降温;此外还应注意控制温室内的湿度,过高容易引发病害,过低则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DB21/T 3853.3-2023盐碱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温室西芹》为盐碱地温室西芹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从业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以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