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大棚豇豆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盐碱地地区大棚豇豆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on Saline-Alkali Land - Part 2: Yardlong Bean in Plastic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853.2-2023《盐碱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大棚豇豆》是一项专门针对盐碱地环境中大棚豇豆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规划
条文:4.1 地块选择
豇豆种植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土壤pH值应在6.5至7.5之间,盐分含量不得超过0.3%。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豇豆根系能够健康发育,避免因土壤过酸或过碱导致的生长障碍。
种植准备
条文:5.2 土壤改良
在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包括深耕晒垡和施用有机肥。推荐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并配合使用钙镁磷肥50公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豇豆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
栽培管理
条文:6.3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豇豆栽培中的关键环节。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开花结荚期则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要防止积水。特别是在雨季期间,要注意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烂。
病虫害防治
条文:7.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方法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化学药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
收获与采后处理
条文:8.1 收获时间
豇豆的最佳收获时间为开花后10天左右,此时豆荚饱满而鲜嫩。收获时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避免雨天采摘导致品质下降。收获后的豇豆应及时预冷并分级包装,以延长保鲜期。
以上内容是对DB21/T 3853.2-2023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这些指导性建议对于在盐碱地条件下成功种植大棚豇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