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瓜靶斑病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黄瓜种植过程中靶斑病的预防与治理。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cumber Target Spo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847-2023黄瓜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监测预警、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到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监测预警部分,标准明确要求在黄瓜种植区设立固定的观察点,定期检查叶片上的病斑情况。一旦发现疑似靶斑病的症状,如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斑点,且颜色呈现为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黄色晕圈时,应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机制。同时,还建议使用气象数据预测发病高峰期,以便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其次,在农业防治措施中,强调合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例如,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黄瓜,可与非寄主作物如豆类或禾本科植物轮作至少两年以上。此外,加强田间管理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包括保持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以及合理灌溉以降低田间湿度。
再者,关于生物防治方法,推荐使用对环境友好且无残留风险的微生物制剂。比如,某些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或真菌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长。具体操作时,可以在播种前或定植后喷施这些生物制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浓度和频率。
最后,在化学防治方面,规定了不同阶段适用的药剂种类及其使用时机。初期可选用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等;当病情加重时,则需转而采用内吸性较强的治疗型药剂如氟硅唑或多菌灵。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化学药品都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并注意交替用药以防抗药性的产生。
综上所述,《DB36T 1847-2023黄瓜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为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提供了全面指导,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经济损失,同时也体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