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保无人车撒施颗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技术操作规程,包括作业准备、施药操作、安全防护及效果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植保无人车进行草地贪夜蛾防治的农业生产实践。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granular pesticides by plant protection unmanned vehicles for the control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中国标准分类号:B18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植保无人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TSPPHN 001-2025《植保无人车撒施颗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技术操作规程》作为最新发布的行业标准,对以往版本进行了多项调整与优化。本文聚焦于新旧版本中“施药量控制”这一关键条款的差异,深入解析其变化原因及实际应用方法,为一线作业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引。
在旧版标准中,施药量控制主要依据作物类型和虫害发生程度进行粗略划分,缺乏对不同地形、风速、飞行高度等环境因素的综合考量,导致部分区域施药量偏高或偏低,影响防治效果和资源利用率。而新版标准则引入了动态调节机制,要求根据实时气象数据、地形特征以及无人机飞行参数进行精准配比,实现科学施药。
具体而言,新版标准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使用具备数据采集功能的植保无人车,能够实时监测风速、湿度、温度等环境变量;二是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计算最优施药量,避免因人为判断失误造成浪费或不足;三是规定在复杂地形或强风环境下,应适当降低飞行速度并增加喷洒次数,以确保颗粒剂均匀覆盖。
该变化的背后,反映了行业对精准农业和绿色防控理念的进一步落实。通过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也降低了农药残留风险,符合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在实际应用中,操作人员需掌握设备的数据分析功能,熟悉气象条件对施药的影响,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同时,建议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数据采集与调控系统的准确性。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新标准的技术优势,提升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