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中导向轨式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
Title:Design Code for Low-Volume Rubber-Tired Guided Rail System - Part 2: Guided Rai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51.2-2023《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 第2部分:导向轨式》是针对低运量导轨式胶轮交通系统的导向轨设计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城市及市郊地区低运量导轨式胶轮公共交通系统的导向轨设计,重点对导向轨的结构、材料、安装以及与车辆的配合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下是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导向轨的材料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导向轨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为了确保导向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GB/T 700和GB/T 1591的规定。此外,导向轨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推荐使用热浸镀锌或喷涂环氧树脂涂层的方式,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导向轨的几何尺寸
导向轨的设计尺寸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标准要求,导向轨的高度、宽度以及直线段与曲线段之间的过渡应当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曲线段处,导向轨的内外侧高度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车辆脱轨。
安装精度要求
导向轨的安装精度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标准规定了安装时的允许偏差值,包括但不限于导向轨中心线相对于设计位置的偏差、相邻两根导向轨接头处的高差和平整度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列车能否平稳通过每个接头,因此必须严格遵守。
车辆与导向轨的匹配性
为了保证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沿着导向轨行驶,标准还特别强调了车辆底部导向轮与导向轨之间的配合关系。这不仅涉及到两者接触面的形状匹配,还包括它们之间间隙大小的合理设置。任何不当之处都可能导致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或者噪音等问题。
以上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实际上它涵盖了更多细节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对这些重要条文的理解可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从而促进我国低运量导轨式胶轮交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