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节水型灌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程序。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灌区的节水型灌区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Criteria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Distri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92-2023节水型灌区评价标准》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节水型灌区的建设与评价工作,促进农业用水效率提升。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灌区工程设施方面,标准规定灌区需配备完善的灌溉与排水系统。具体要求包括:渠道衬砌率达到85%以上,确保输水过程中减少渗漏损失;斗口及以下计量设施安装率达到100%,以便精确测量用水量。此外,还强调了灌区内应设置合理的田间工程布局,保证水流畅通无阻。
其次,关于管理措施部分,标准提出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节水目标的重要保障。要求灌区管理单位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水资源监控,如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掌握用水动态。另外,还提倡开展节水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再者,对于用水效率指标,标准设定了明确的标准值。例如,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得低于0.75;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灌溉定额控制在每亩不超过400立方米等。这些量化指标为评估灌区节水效果提供了依据。
最后,在运行维护环节,标准特别指出要定期检查维修各类水利设施,保持其良好状态;及时清理淤积物,防止堵塞现象发生;并且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次维修保养情况。
综上所述,《DB34/T 4492-2023节水型灌区评价标准》从多个维度全面覆盖了节水型灌区建设的关键要素,为推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严格遵循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