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手术室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架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安全要求及运维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医疗机构智慧手术室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 for Smart Operating 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C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99-2023《智慧手术室建设指南》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智慧手术室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推动智慧医疗技术在手术室的应用。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智慧手术室”、“物联网”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智慧手术室”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深度融合,在手术过程中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智能辅助决策的现代化手术环境。这一定义明确了智慧手术室的核心特征在于信息化和智能化。
二、总体要求
1. 系统架构应采用分层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各层级功能明确,相互独立又紧密协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2. 数据采集应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硬件设施建设
1. 手术室内应配备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分辨率不低于1080P,并具备夜视功能。视频存储时间不少于30天,以满足医疗质量控制和法律追溯需求。
2. 手术床应具备多角度调节功能,承重能力不小于200kg,并配备无线遥控装置。这些要求保障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四、软件系统建设
1. 应建立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患者信息管理、手术排程、器械管理等功能模块。系统需支持多终端访问,便于医护人员使用。
2. 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外部系统的无缝对接,确保数据的实时同步。这种互联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
五、安全防护措施
1. 设置门禁控制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未经授权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区域,保障手术安全。
2. 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病毒查杀。确保信息系统免受恶意攻击,保护患者隐私数据。
六、运行维护管理
1. 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准。保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2.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编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故障或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减少损失。
以上是DB34/T 4499-2023《智慧手术室建设指南》中一些重要的条款及其详细解读。该标准为医疗机构建设智慧手术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