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术语和定义、设计原则、工艺流程、湿地构造、材料要求、施工与验收、运行管理及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采用复合潜流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by Compound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67-2023《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以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设计阶段
1. 污水处理规模:规定了根据服务人口数量确定处理规模的方法,如每户平均用水量为200L/天,服务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
2. 基础设施要求:明确了场地选择应考虑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因素,确保防渗效果良好,避免污染地下水。
二、施工阶段
1. 防渗层铺设:强调防渗材料的选择与铺设质量,建议使用HDPE防渗膜,并设置保护层防止损坏。
2. 填料选择与布置:推荐选用陶粒、火山岩等多孔介质作为填料,不同层次的填料粒径需合理搭配,保证良好的过滤和吸附性能。
三、运行管理
1. 运行参数控制:规定进水流量、溶解氧浓度等关键指标的监控频率及范围,例如进水CODcr浓度不宜超过300mg/L。
2. 定期维护:提出定期清理堵塞物、检查防渗设施完整性的重要性,以及更换老化填料的时间节点。
四、监测与评估
1. 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了包括去除效率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要求定期检测进出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
2. 数据记录与分析:强调完整准确地记录各项操作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结果优化运行方案。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对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系统性指导,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