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田间长势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监测的技术要求、数据采集流程、数据分析方法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冬小麦田间长势进行监测的作业和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UAV-based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Winter Wheat Field Grow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76-2023《冬小麦田间长势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为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冬小麦田间长势进行监测提供了规范指导。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规程明确了高光谱遥感、冬小麦田间长势等关键概念。其中高光谱遥感被定义为能够获取目标物连续光谱信息的一种遥感方式,而冬小麦田间长势则指冬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营养状况等特性。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技术要求章节中,规程规定了无人机平台应具备的性能参数,如飞行高度应在10至50米之间,飞行速度不超过10米/秒。同时要求搭载的高光谱传感器需满足波段范围覆盖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域,并且光谱分辨率不低于10纳米。这样的技术指标确保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数据处理与分析,规程强调了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以及大气校正等步骤。特别是在大气校正环节,建议采用基于地面实测的大气参数进行修正,以提高反演精度。此外还提出了植被指数构建的方法,推荐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这两种指数能够有效反映作物的健康状况。
在结果验证与评估方面,规程指出需要通过田间调查获得的实际测量值来验证遥感监测结果。具体做法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方,在不同生育期采集植株样本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然后计算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等统计量来评价模型预测能力。规程还特别提到当样本数量较少时可采用交叉验证法提高评估可信度。
最后规程给出了实施流程图,从任务规划到数据处理再到结果输出形成了完整的闭环。这不仅有助于操作人员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也能保证整个过程的一致性与可追溯性。
综上所述,《冬小麦田间长势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规程》通过明确术语定义、细化技术要求、规范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强调结果验证机制等方面内容为实际应用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这项标准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