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采棉花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机械收获及储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机采棉花的规模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Cotto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652-2023《机采棉花生产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机采棉花的种植、管理及收获过程,提高棉花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播种
标准要求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且适合机械采摘的棉花品种。播种时需注意播期安排,确保棉株在霜前能充分成熟。播种密度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栽培方式确定,一般行距为70~80厘米,株距15~20厘米。播种深度应保持在3~5厘米之间,覆土厚度均匀一致。
二、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合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肥料施用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氮磷钾比例约为1:0.5:1。灌溉要适时适量,特别是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需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病虫害防治上,要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及时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三、采收准备
在机械采收前,需对棉田进行清理,移除残膜、杂草等障碍物。同时检查采棉机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还需提前预测天气情况,避免在雨后立即进行机械采收,以免影响棉花品质。
四、采收与储存
机械采收时,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采棉机,控制好作业速度和方向,防止损伤棉株。采收后的棉花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确保含水率符合入库标准。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虫,定期检查库存状况。
以上内容涵盖了DB34/T 2652-2023标准中的关键部分,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