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鸽场疫病防控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种鸽场的疫病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Breeding Pigeon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5T 219—2023种鸽场疫病防控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种鸽场科学有效地开展疫病防控工作。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场址选择与布局
- 条文要求:种鸽场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交通要道等污染源至少500米以上,并设置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区域。
- 解读: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减少外界环境对种鸽健康的潜在威胁。高燥的地理位置有助于防止积水和潮湿,降低病原微生物滋生的风险。同时,距离人群密集区较远可以避免人为传播疾病。
二、卫生管理制度
- 条文要求:种鸽场内需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清理粪便、定期更换饮水器和食槽、定期对全场进行喷雾消毒等。
- 解读:良好的卫生管理是预防疫病的基础。通过定期清洁和消毒,能够有效清除病原体,保持环境清洁,为种鸽提供健康的生活空间。
三、疫苗接种计划
- 条文要求:种鸽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每只种鸽都能按时接受免疫接种。
- 解读: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提高种鸽群体免疫力,减少疫病发生几率。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至关重要。
四、人员进出管理
- 条文要求:所有进入种鸽场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并穿戴专用防护服,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出生产区。
- 解读:人是携带病原的重要媒介之一。加强人员进出管理可以有效阻断外部病原传入场内的途径,保护种鸽免受感染。
五、废弃物处理
- 条文要求:种鸽场产生的废弃物如粪便、病死鸽尸体等应集中收集后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不得随意丢弃或排放。
- 解读:正确处理废弃物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防止病原扩散。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高温堆肥法或者生物发酵法,可彻底消灭有害物质。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全面遵循这些规范将极大提升种鸽场的整体管理水平及疫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