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壤丘陵区双季稻生产中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法,包括有机肥的种类、施用量、施肥方式以及配套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红壤丘陵区双季稻种植过程中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生产实践。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with Organic Fertilizers in Double Cropping Rice Production in Hilly Areas with Red So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721-2023《红壤丘陵区双季稻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湖南等地区农业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解读:
1. 肥料施用比例:标准中规定,在水稻生长周期内,有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30%-50%。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农民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目标产量合理调整化肥与有机肥的比例。例如,对于肥力较低的田块可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至50%,而对于肥力较高的田块则可以维持在30%。
2. 基肥与追肥分配:有机肥主要作为基肥使用,而化肥则分为基肥和追肥两部分。具体来说,基肥中的有机肥占比应在60%以上,剩余部分由化肥补充;追肥阶段则以化肥为主,辅以少量有机肥。这种安排能够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3. 施肥时期:标准明确了不同生育期的施肥时间点。例如,在移栽前7天左右施入全部有机肥作为基肥,并结合整地均匀撒施于田面;分蘖期根据苗情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抽穗扬花期再次追加适量钾肥促进籽粒饱满。
4. 土壤检测要求:为了确保施肥方案科学合理,规程强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土壤养分检测。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指标来判断当前土壤状态,并据此调整下一年度的施肥计划。
5. 环境保护措施:考虑到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本标准特别提出要采取轮作休耕制度以及种植绿肥作物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同时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推荐值上限,避免造成面源污染。
这些内容旨在指导红壤丘陵区农户采用更加环保高效的栽培技术,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