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鲈3号”土池养殖的场地选择、放养前准备、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优鲈3号”的土池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You Perch No. 3 (DB43T 2710-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优鲈3号”土池养殖技术规程》(DB43/T 2710-2023)是一项专门针对“优鲈3号”品种的标准化养殖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管理提升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为该标准中若干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土池选址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及生活污水排放口,确保水源清洁且无重金属超标现象。此外,池塘面积建议在3至10亩之间,水深控制在1.5至2米范围内。这一规定强调了生态友好型养殖的重要性,避免因环境污染导致鱼体健康受损或品质下降。
2. 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
苗种需来源于正规育苗场并经过检疫合格。初次放养时,每平方米水面可容纳约50尾左右,随着生长情况调整至最终密度为每平方米20-30尾。此条文反映了合理密度对于促进鱼类健康成长、提高单位产量的关键作用,同时防止过度密集引发疾病传播等问题。
3. 饲料投喂管理
饲料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产品,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方比例。春秋季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夏季增加一次傍晚喂食时间以适应高温条件下的摄食需求。每次投喂量约占鱼体重的2%-4%,具体数值视天气状况灵活掌握。这一体系化管理方式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营养供给,增强抗病能力。
4. 日常巡塘与水质调控
养殖期间每日至少巡查一次,观察鱼群活动状态及水质变化。当发现异常如浮头、缺氧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比如适量换水、增氧等操作。同时定期检测溶解氧、pH值等指标,保持适宜范围内的生态平衡。
5. 疾病防控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实施药物轮换使用制度,避免产生耐药性问题。一旦发生病害,必须严格按照兽医指导用药,并做好记录备案工作。另外还鼓励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抑制有害菌群繁殖。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把控,“优鲈3号”的土池养殖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促进了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