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犬类动物狂犬病免疫的技术要求、操作程序、免疫效果监测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犬类动物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abies Immunization in Canine Anim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703-2023《犬类动物狂犬病免疫技术规范》是湖南省发布的关于犬只狂犬病免疫的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犬类动物的狂犬病免疫工作。这意味着所有在湖南地区饲养的犬只都应按照此标准进行免疫,以确保区域内的公共卫生安全。
2. 免疫程序
- 首次免疫:犬只满三个月龄后即可进行首次免疫接种。这主要是考虑到犬只在达到一定月龄后免疫系统发育较为成熟,能够有效产生抗体。
- 加强免疫:首次免疫后,每一年需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可以巩固初次免疫的效果,提高犬只对狂犬病毒的抵抗力。
3. 疫苗选择与使用
- 应选用经国家批准并符合质量要求的狂犬病灭活疫苗。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基础。
- 每次免疫接种时应使用新的、无菌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4. 免疫操作
- 免疫部位通常为犬只后颈部皮下注射。正确的注射位置和方法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在接种前应对犬只进行全面健康检查,确保其处于健康状态后再进行免疫。
5. 档案管理
- 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及养犬单位或个人均需建立详细的犬只免疫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犬只基本信息、免疫时间、疫苗种类等,以便于追踪管理和追溯责任。
6. 宣传与培训
-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狂犬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水平。
- 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升基层防疫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保障人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