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蛹虫草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母种分离与培养、原种及栽培种制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蛹虫草菌种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Str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678-2023蛹虫草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发布的关于蛹虫草菌种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术语
该标准规定了蛹虫草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生产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适用于蛹虫草菌种的工厂化生产。其中,蛹虫草被定义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二、环境条件
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设施,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0%到80%范围内。光照强度建议控制在2000勒克斯左右,光照周期为每天12小时。
三、培养基制备
选用优质小麦、燕麦等谷物作为主要原料,辅以适量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等营养成分。将谷物清洗干净后浸泡6至8小时,然后蒸煮至熟软。冷却至40℃以下后加入菌种,充分混合均匀。每瓶装量约为容器容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四、接种与培养
接种前需对工具、器皿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蛹虫草菌种接入培养基中。初始培养阶段温度控制在20℃至2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当菌丝长满瓶底时转入后期培养,此时温度可适当提高至25℃左右,光照时间延长至每天16小时。
五、采收与加工
当子实体长度达到4厘米至6厘米且颜色变为橙黄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立即置于阴凉处晾干或采用低温烘干方式处理。成品含水量不得超过12%,并按规格分级包装贮存于干燥通风处。
六、质量检测
每批产品均需进行外观检查、水分测定及微生物限度检测。外观要求色泽一致、无霉变现象;水分含量通过烘箱法测定;微生物限度按照GB 4789.2等相关标准执行。
以上就是DB43/T 2678-2023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款的具体内容及其详细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