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园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原则、功能分区、设施配置、标识系统及管理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范围内公园城市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Shelter Functions of Park City Green Sp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1T 160—2023《公园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是指导公园绿地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急避难作用的重要技术文件。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规范明确要求绿地应具备基本的应急避难功能分区,包括人员安置区、物资储备区和医疗救护区。例如,人员安置区需保证人均避难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并设置必要的遮阳避雨设施。这体现了规范对保障人员安全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应急供水系统的设计上,规范提出要确保每个避难点至少有两路独立的供水来源。同时,储水量应满足避难人数3天的需求,并配备相应的净化装置。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灾害发生时可能面临的供水中断风险。
对于应急供电系统,规范强调要配置不间断电源设备,并且发电机组的容量需满足所有照明及关键设备运行需要。此外,还要求设置应急充电站,以保障现代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
在交通组织方面,规范要求绿地内应规划清晰的疏散通道和标识系统。主干道宽度不得低于4米,支路宽度不少于2.5米,并且要保证通道畅通无阻。这些措施旨在提高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效率。
另外,规范特别关注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在避难区域设置轮椅坡道、低位服务台等设施,确保特殊人群也能顺利使用应急资源。
最后,规范还强调了绿地的日常维护管理要求。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演练,定期检查各类应急设施的完好状况,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以上是对DB5101T 160—2023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