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草原火灾受害程度的判定原则、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草原火灾受害程度的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Title:Sichuan Grassland Fire Damage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3101-2023 四川省草原火灾受害程度判定规范》是用于科学评估草原火灾后受损情况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提出了“草原火灾受害程度”的概念,即根据火烧迹地内植被、土壤等要素受损害的程度来划分不同的受害等级。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具体判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着,在分类与分级方面,标准将受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例如,对于轻度受害,要求火烧迹地内植被覆盖度降低不超过20%,且没有明显的生长障碍现象;而到了极重度受害,则意味着植被几乎完全消失,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在调查方法上,标准强调采用现场勘查结合遥感影像分析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特别是当遇到较大面积的火烧区域时,应利用无人机或卫星图像获取更全面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规定了每种受害级别的具体量化指标,如生物量损失比例、植被恢复年限估算等,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受害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比如,在高寒草甸区,由于气候寒冷湿润,植被更新速度较慢,因此即使是同一受害级别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实际影响;而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则可能因为水分条件较差而导致恢复周期延长。
最后,在判定程序中明确了从初步判断到最终确认的整个流程。包括但不限于灾后第一时间组织专业队伍进场勘查、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召开专家评审会讨论定级等多个环节,并且要求形成完整的档案记录以备查阅。
总之,《DB51/T 3101-2023》为四川地区草原火灾后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助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恢复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长期生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