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桦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境内白桦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etula platyphylla Sukaczev Seedling Cultivation by Sow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27T 056-2023白桦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对白桦树种的采集、处理、播种以及育苗全过程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白桦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为生态建设提供优质的种苗保障。
在标准中,关于种子采集部分强调了应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种,此时种子成熟度最佳。要求采集的种子饱满、无病虫害,并且要尽快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发霉变质。另外,种子含水量应控制在8%-12%之间,这样有利于长期保存。
对于种子处理环节,标准指出需采用低温层积法进行催芽。具体做法是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后置于0℃到5℃的环境中存放60天左右。这样做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发芽率。同时,在播种前还需要用清水浸泡24小时,让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再进行播种。
在播种方面,标准推荐采用条播的方式,行距保持在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每平方米播种量一般为5克到7克,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倍到3倍。播种后要及时浇透水并覆盖稻草等材料保湿保温。幼苗出土后要注意间苗定苗工作,保证每株苗之间的距离适宜。
育苗期间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定期除草松土、适量施肥灌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措施。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遮阴降温,避免强光直射导致幼苗灼伤。冬季则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采用覆盖稻草或搭建塑料大棚等方式保护幼苗安全越冬。
以上就是《DB2327T 056-2023白桦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解读。通过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白桦苗木培育的成功率,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