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防风人工种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防风的人工种植生产及其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27T 059-2023《防风人工种植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防风人工种植的产地环境、种质要求、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为防风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产地环境
标准要求种植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在6.5至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耕层深度不少于30厘米。这种环境能够满足防风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条件,同时有利于根系发育。
二、种质要求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至关重要。种子纯度不得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处理,确保种子质量符合要求。优良的种质是获得优质药材的基础。
三、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4月中下旬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行距保持在30至40厘米,株距15至20厘米。每公顷播种量为15至20公斤。覆土厚度控制在2至3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保墒。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四、田间管理
苗期要勤除杂草,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每年中耕2至3次,促进根系生长。结合中耕进行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此外,还需注意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障碍。
五、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等,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措施预防。常见虫害包括蚜虫、蛴螬等,可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化学药剂使用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药材质量安全。
六、采收与加工
防风通常在种植后第二年的秋季采收,最佳时间为霜降前后。采挖时注意不要伤及主根,避免影响药材质量。鲜品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干燥温度不超过60℃,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加工后的药材应按规格分级包装,妥善储存。
以上内容是对DB2327T 059-2023《防风人工种植技术规程》中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希望对从事防风种植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