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术语和定义、改造原则、改造技术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油茶低产林的改造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ow-yield Camellia Oil Forest Reno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DB 5110T 51—2023)由四川省地方标准发布,为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工作。其中明确指出“低产林”是指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当地同龄林平均产量60%的油茶园。这一定义为判断是否需要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改造原则
标准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要求根据立地条件、树龄结构等因素确定改造方式。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地块宜采用修筑梯田的方式改善水土保持;对于老龄林则应优先考虑更新改造。
三、改造措施
1. 林分结构调整:提倡通过间伐、补植等手段优化林分密度,确保每公顷保留合理数量的有效株数。
2. 土壤改良:提倡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作物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建议在秋冬季节进行深翻改土。
3. 树体管理:包括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提到修剪时要保留足够的骨干枝,以维持良好的冠形。
四、抚育管理
改造后需加强抚育管理工作。规定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除草松土作业,并且要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此外还特别强调了灌溉的重要性,在干旱季节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五、效果评估
最后部分给出了如何评价改造成效的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一是产量增长幅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二是林分健康状况是否有明显改善;三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同步提升。只有当这三个维度均符合要求时,才能认定改造工作取得了成功。
以上是对该技术规程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