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地质勘探单位的评定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金属非金属矿山地质勘探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评定工作。
Title:Assessment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 Prevention Mechanism in Metal and Non-Metal Mines - Part 8: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F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625.8—20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定指南 第8部分:地质勘探单位》为地质勘探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关于风险辨识部分,标准要求地质勘探单位应全面识别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这包括但不限于钻探、坑探等作业环节中的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窒息等风险。企业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如现场观察、经验判断、查阅资料等手段来系统地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建立详尽的风险清单。同时强调定期更新风险信息以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
其次,在风险评估环节中,明确了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每个已识别的风险点都要确定其发生可能性及后果严重程度,并据此划分风险等级。特别指出当存在重大风险时,需采取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此外还要求将风险评估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存档备查。
再者,关于隐患排查治理方面,规定了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模式。日常巡查应当覆盖所有工作区域,而针对特定季节或特殊工况则要组织专门的安全检查活动。一旦发现隐患,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如果暂时无法解决,则需制定临时防护方案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同时要求建立健全隐患台账,记录每项隐患的具体情况、处理过程及最终结果,确保闭环管理。
最后,关于持续改进机制的构建,鼓励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员工反馈等多种途径不断优化自身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议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落实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此外还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开发信息化平台实现对风险动态监控和隐患即时上报等功能。
综上所述,《DB23/T 3625.8—2023》不仅规范了地质勘探单位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也为保障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各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真正把安全生产理念贯穿到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