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生产性能(DHI)数据自动解读的技术要求、流程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奶牛场、DHI测定中心及相关机构进行DHI数据的自动解读与分析。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utomatic Interpretation of 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 Data in Cattl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82—2023奶牛生产性能(DHI)数据自动解读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的自动解读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 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采用DHI测试服务的奶牛养殖场及DHI数据处理中心。这意味着无论规模大小,只要涉及DHI测试的所有单位都需遵循此规程。
2. 术语和定义
- 对于“生产性能测定”、“乳成分分析”等专业术语给出了明确界定,确保各方在交流时使用统一的语言表达,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的工作失误。
- 强调了“自动解读”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清洗、统计分析以及结果生成。
3. 数据采集要求
- 数据采集应按照NY/T 34的规定执行,确保原始数据的质量。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高质量的数据是后续准确解读的基础。
4. 数据预处理
- 包括缺失值填补、异常值检测与修正等内容。例如,在发现某头牛多次记录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数据时,需依据其他正常记录合理推测并调整该错误值。
- 要求对所有参与计算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批次间因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偏差影响。
5. 指标体系构建
- 提出了包含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多个核心指标在内的完整评估框架。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权重,并通过加权平均法综合评价奶牛个体或群体的整体生产水平。
- 特别指出对于新引进品种或者特殊饲养环境下的奶牛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某些指标的重要性等级。
6. 自动解读算法选择
- 推荐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解读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强调必须定期校验模型的有效性,一旦发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状况出现较大偏离,则应及时更新算法参数甚至重新训练模型。
- 明确指出任何自定义算法都需经过专家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7. 报告生成与输出格式
- 报告内容应当涵盖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基本信息概览、主要生产性能指标趋势图、对比分析表以及改进建议等。
- 输出格式需支持多种文件类型如PDF、Excel等以便于用户查阅存储,并且要求所有敏感信息均需加密保护以防泄露。
8. 质量控制措施
- 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工作,检查整个工作流程是否严格按照本规程操作;
- 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负责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 鼓励员工参加相关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DB23/T 3582—2023奶牛生产性能(DHI)数据自动解读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