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地水稻抗倒伏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及类似生态区寒地水稻的抗倒伏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ld Region Rice Production with Anti-lodging Capac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81—2023 寒地水稻抗倒伏生产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寒地水稻抗倒伏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该标准规定应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如“龙稻18”、“垦稻19”等。这些品种具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的特点,在寒地种植条件下能够有效降低倒伏风险。
二、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要求合理密植,插秧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5-30穴为宜。同时强调要科学施肥,氮磷钾比例保持在2:1:1左右,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过高。此外还提到适时晒田,一般在分蘖末期进行,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能力。
三、水分调控
水分管理上提倡浅水灌溉,特别是在拔节孕穗期要保持田间湿润状态,防止土壤过湿造成植株徒长。抽穗开花期则需要适当加深水层,有利于籽粒灌浆充实。
四、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指出要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控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通过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滋生源;同时根据预测预报结果适时喷洒高效低毒农药,特别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及螟虫等主要危害水稻抗倒性的病虫害。
五、收获时机
最后关于收获时间也有明确规定,建议当全田90%以上的稻穗变黄时即可开始收获,这样既能保证产量又能减轻因后期风雨造成的自然倒伏损失。
以上就是对DB23/T 3581—2023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广大农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从而实现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