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泊湿地修复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估内容、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及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湖泊湿地修复项目的评估工作。
Title: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Lake Wetland Resto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783-2023《湖泊湿地修复评估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湖泊湿地修复后评估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湖泊湿地修复的基本原则、评估内容、方法及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评估工作。
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评估原则: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在评估过程中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评估还应考虑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恢复情况、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以及水质改善效果等三个方面。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恢复情况,重点考察植被覆盖率变化、土壤质量提升程度以及栖息地连通性改善状况;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则需关注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变化及种群稳定性;水质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等关键指标的变化上。
3. 评估方法:提倡使用遥感监测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开展评估工作。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大范围的空间信息,而实地勘测能够补充细节数据。此外,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设定基准值来衡量修复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 指标体系:该部分详细列出了各项具体指标及其权重分配。例如,在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恢复方面设置了植被覆盖率达到多少作为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具体百分比要求;在水质改善效果上,则明确提出了不同等级水体应有的污染物浓度上限。所有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评估框架,有助于准确判断修复项目的实际成效。
5. 报告编制:规定了评估报告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如项目概况、实施过程回顾、主要问题分析以及改进建议等。特别强调要附带详细的图表资料,以便于读者直观了解整个评估过程及结果。
综上所述,《湖泊湿地修复评估规范》为河北省内湖泊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后期评价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