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三系杂交大葱制种的产地环境、亲本选择与保存、播种、田间管理、去雄与授粉、采收及种子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三系杂交大葱的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Production of Three-line Hybrid Lee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河北省地方标准《三系杂交大葱制种技术规程》(DB13/T 5779-2023)对三系杂交大葱制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种子繁育基地的选择,标准要求基地应远离十字花科作物种植区至少3公里以上。这是为了避免其他作物可能携带的病虫害交叉感染,确保大葱种子的纯度和健康性。
在亲本繁殖环节,标准规定亲本苗期要进行三次间苗定植。首次间苗应在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保持株距约3厘米;第二次间苗在6-8片真叶期,株距增加到8-10厘米;第三次间苗则在定植前完成,株距扩大至15-20厘米。通过这样逐步增加的间距,可以保证植株有充足的空间生长发育,提高制种质量。
对于田间管理,标准特别强调了水肥调控的重要性。在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烂根。进入旺盛生长期后,要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一般每亩施用量为20-30公斤。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防治措施。
在采收与贮藏阶段,标准指出当大葱叶片大部分自然枯黄、假茎变软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将种子晾晒至含水量降至8%以下才能入库保存。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15℃左右,相对湿度不超过60%,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期限并维持其发芽率。
这些关键条款构成了三系杂交大葱制种技术的核心框架,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有效提升种子质量和产量,保障农业生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