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孢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菌种选育与制备、培养基配制、接种、培养、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双孢蘑菇菌种的工厂化生产及其相关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Production of Bispore Mushroom Spaw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526-2023双孢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双孢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的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菌种选择与质量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菌种应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认定的优良品种。菌种的质量需满足以下条件:
- 纯度:确保无杂菌污染,这是保证后续栽培成功的基础。
- 活力:通过显微镜观察孢子形态和数量来评估其生命力是否旺盛。
- 抗逆性:要求对常见病害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 培养基配制
对于培养基的选择,标准推荐使用玉米芯、稻草等农业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适量的氮源(如豆饼粉)和磷钾肥。具体比例为:
- 玉米芯70%
- 稻草20%
- 其他添加剂10%
此外还强调了培养基的灭菌处理,要求在121℃条件下高压蒸汽灭菌至少2小时,以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
3. 接种环境控制
接种室必须保持清洁无菌,室内温度控制在20±2℃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5%-75%范围内。操作人员需穿戴专用工作服并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接种区。每个操作台面都应配备紫外线灯管用于定期照射杀菌。
4. 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初期可适当提高至25℃左右促进菌丝生长;当菌丝覆盖整个培养块表面时,则需降低到20℃左右稳定生长。同时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烂袋现象发生。
5. 出菇管理
出菇阶段需要将环境调整为黑暗潮湿的状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为:温度14-18℃,空气相对湿度90%-95%。每天定时喷雾加湿,但不可直接向子实体上浇水,以免造成腐烂。另外还需定期检查是否有病虫害迹象,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措施防治。
以上内容仅是对部分重要条款进行了简要说明,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