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带状宽幅播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技术要求、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小麦带状宽幅播种生产及其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 Strip Wide-Row Broadcasting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385-2023《小麦带状宽幅播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针对小麦种植提出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带状宽幅播种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播种前准备
标准要求在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平整。深耕深度一般为20-25厘米,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强调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60公斤,以满足小麦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推荐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期。种子处理方面,建议采用药剂拌种或包衣技术,以预防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的发生。具体来说,使用辛硫磷等杀虫剂拌种,或者选用含有咯菌腈成分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3. 播种方式与密度
本标准提倡采用带状宽幅播种方式,行距设置为20-25厘米,穴距保持在10-15厘米之间。每穴播种量控制在5-7粒左右,保证群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良好。这种播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从而增加产量潜力。
4. 田间管理
在苗期要加强水分管理和杂草防除工作,特别是在干旱地区需及时灌溉保苗。拔节孕穗阶段应重点追施氮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另外,还需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措施予以控制。
5. 收获与储藏
当小麦籽粒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收获,此时含水量应在13%以下。收获后要尽快晾晒干燥,避免因湿度过高导致霉变。储藏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调控,通常将种子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温度不超过20℃,相对湿度低于70%。
以上内容是对DB4117/T385-2023标准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广大农户朋友有所帮助。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相信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