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三维激光扫描的技术要求、数据采集、点云处理、成果质量及应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的三维激光扫描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in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08-20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术语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三维激光扫描”的概念,即利用激光测距原理获取目标表面点云数据的技术。这一定义强调了三维激光扫描的核心在于生成精确的空间点云数据,这是后续分析和建模的基础。
技术要求
在技术要求部分,标准规定了设备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II级,这意味着仪器的测量误差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此外,还要求设备具备自动补偿功能,能够在不同工况下保持测量精度。
数据采集
对于数据采集环节,标准指出应在工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扫描,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及竣工后。每个阶段的数据采集都需覆盖全面且具有代表性,以便于后期对比分析。同时,明确提出了相邻扫描区域之间至少要有20%的重叠度,以保证点云拼接的准确性。
点云处理
点云处理是整个流程中的关键步骤。标准强调了去噪的重要性,要求采用适当的算法去除噪声点,提高数据质量。另外,在进行点云配准时,应优先使用已知控制点作为参考,若无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调整,确保配准结果准确无误。
成果表达
最后,在成果表达方面,标准建议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来整合多源数据,构建完整的三维模型。这不仅便于可视化展示,还能支持后续的运维管理。同时,所有输出成果均需附带相应的元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采集时间、天气状况等环境因素,以便追溯和验证。
以上是对《DB33/T 1308-20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