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钵苗培育机插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育秧准备、播种管理、秧苗管理及机插作业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采用钵苗培育技术进行水稻机插种植的生产过程。
Title:Rice Bowl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04-2023《水稻钵苗培育机插技术规程》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钵苗培育与机插技术的操作流程,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育秧前准备
标准要求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和处理。具体来说,应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并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确保秧苗健康生长。同时,还应对育秧盘、基质等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为后续的育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育秧过程控制
在育秧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至关重要。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和湿度条件。例如,在出苗期,应保持温度在25℃至30℃之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以促进种子快速发芽;而在幼苗期,则需适当降低温度至20℃至25℃,并维持相对湿度在75%左右,避免徒长现象的发生。此外,还需定期检查秧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环境参数,保证秧苗健壮成长。
三、机械插秧操作
机械插秧时,要根据实际田块情况合理设置插秧机的各项参数。如株距、行距、深度等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种植效果。标准建议在正式作业前先进行试插,通过观察秧苗的分布均匀度、根系入土深度等因素来确定最佳参数组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插秧机的工作状态,包括刀片锋利程度、传动部件润滑情况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四、后期管理措施
完成机插后,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后续管理措施来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其中包括适时灌溉、科学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标准特别强调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倡使用滴灌系统配合精准施肥装置,既节约资源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另外,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则需要提前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并准备好相应的防治方案,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行动,防止病情扩散。
五、总结
综上所述,《水稻钵苗培育机插技术规程》涵盖了从育秧准备到最终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实现高效优质的水稻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各环节之间紧密相连,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能忽视。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出这项技术的优势,推动我国水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