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代料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菌种选择与制备、接种、发菌管理、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木耳的代料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lack Fungus Cultivation with Substituted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820-2023《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为黑木耳代料栽培提供了系统的指导,确保了栽培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这一章节中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以木屑、棉籽壳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黑木耳代料栽培。这表明该标准强调了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其次,“术语和定义”部分给出了黑木耳及其代料栽培的基本概念。例如,黑木耳被定义为一种胶质真菌,而代料栽培则指使用非木材类基质进行种植的方式。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术语,便于交流与合作。
在“环境条件”方面,标准要求栽培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光照及排水设施,并且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15℃至25℃)。此外还特别提到湿度管理的重要性,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对于培养基配方的选择,标准推荐了几种常见组合如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2%等比例混合制成的培养料。同时提醒使用者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比以适应不同地域特点。
关于接种操作,则规定了严格的无菌环境要求以及正确的接种方法。比如接种前要彻底清洁工具并消毒;接种后立即密封培养瓶或袋以防污染发生。
最后,在采收阶段,标准建议当耳片充分展开但尚未完全平展时即可收获,这样可以获得最佳口感与营养价值。另外还强调了分级包装的重要性,不同等级的产品应当分开处理以便于销售。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准备到最终收获的全过程,而且注重细节上的把控,力求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模式。这对于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