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美丽农村路建设的基本要求、设计、施工、养护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美丽农村路的规划、建设和评价工作。
Title: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Beautiful Rural Road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0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817-2023美丽农村路建设与评价指南》是江西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美丽农村路的建设过程及评价体系。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美丽农村路”的概念为:在满足基本交通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以及长效管护,实现道路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备安全性、经济性、生态性和美观性的农村公路。这一定义强调了美丽农村路不仅需要具备通行能力,还需兼顾环境保护与景观提升。
规划与设计
在规划阶段,要求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地理特征及文化特色,确保线路布局合理。特别是在选线时,应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穿越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设计环节则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采用适宜的技术标准,比如路面宽度可根据实际交通量确定,但不得低于4.5米,并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以保障行车安全。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工程质量。因此,所有进场材料均需经过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而言,拌合站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远离居民区且便于运输。摊铺机作业时要保持连续性,确保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碾压次数及方式也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以保证压实度达到设计值。
养护管理
美丽农村路建成后,日常维护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建立完善的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问题是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措施之一。此外,还应对沿线绿化带定期修剪整形,保持整洁美观;同时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客观评估美丽农村路建设成效,标准建立了包含技术状况、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技术状况主要考察路面平整度、桥涵完好程度等物理属性;服务质量侧重于候车站点设置合理性、标识标牌清晰度等方面;而公众满意度则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当地居民意见所得出的结果。
以上是对《DB36/T 1817-2023美丽农村路建设与评价指南》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多既实用又美丽的农村公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