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慢小无人机侦测与反制系统的建设要求、技术指标、测试方法及验收流程。本文件适用于低慢小无人机侦测与反制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验收。
Title: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s for Low-Slow-Small UAV Dete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1T 3146-2023《低慢小无人机侦测与反制系统建设和验收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低慢小无人机的侦测与反制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系统功能要求
条文:5.1.1
系统应具备对低慢小无人机的实时监测、识别、定位和跟踪功能。
解读:这一条明确了系统的核心功能需求。实时监测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无人机的存在;识别则需要系统能区分无人机类型,避免误报;定位和跟踪是保障安全的关键步骤,要求系统能够精确确定无人机的位置并持续监控其动向。
条文:5.1.2
系统应支持多种侦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如雷达、光电、无线电频谱分析等。
解读: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存在局限性,结合多种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例如,雷达适合远距离探测,光电设备在近距离识别上表现优异,而无线电频谱分析有助于检测无人机的通信信号。
性能指标要求
条文:5.2.1
系统对低慢小无人机的最小探测距离不应小于500米。
解读:此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早期预警能力。500米的最小探测距离意味着系统能够在无人机接近目标区域之前就发出警报,从而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条文:5.2.2
系统定位精度应在±10米以内。
解读: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置行动的有效性。±10米的精度足以满足大多数场景下的需求,包括城市环境中的精准拦截或农村开阔地带的快速响应。
安全性要求
条文:5.3.1
系统应具备防止误伤无辜人员的安全机制。
解读:误伤无辜是任何反制系统都必须避免的情况。这要求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在执行反制操作前进行多重验证,并且具备紧急停止功能以应对突发状况。
条文:5.3.2
反制设备的操作应仅限于授权人员,并设置多重身份认证。
解读:为了防止非法使用反制设备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害公共安全,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权限。通过多重身份认证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行为发生。
验收标准
条文:6.1
系统验收需经过模拟测试和实际运行测试两个阶段。
解读:模拟测试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而实际运行测试则是将系统部署到真实环境中去检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只有两者都达标才能证明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
以上是对DB6101T 3146-2023《低慢小无人机侦测与反制系统建设和验收规范》中部分内容的重要条文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我国对于低慢小无人机管理日益重视的态度,也为相关单位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