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与防裂措施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及监测技术。本文件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控防裂设计与施工。
Title:Guideline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Crack Prevention of Mass Concrete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796-2023《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导则》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与裂缝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导则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导则中明确了“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米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温度变化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温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温度控制设计
在温度控制设计部分,导则要求根据工程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温控目标值。例如,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5℃,降温速率不宜超过2℃/d等。这些指标有助于施工单位合理规划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导则指出应优先选用低热水泥,并适当增加粉煤灰掺量以降低水化热。此外,在配合比设计时需考虑减水剂的使用,以减少单位用水量并提高拌合物的工作性。
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措施
施工阶段是实施温控防裂的关键时期。导则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原材料预冷:对于骨料可采用冷水冲洗或埋置冷却水管等方式进行预冷处理。
2. 浇筑温度控制:尽量选择气温较低的时间段进行浇筑作业,并采取遮阳棚覆盖等手段降低外界影响。
3. 保温保湿养护:使用塑料薄膜或其他有效材料覆盖已完成的部分,保持湿润状态直至达到设计强度为止。
4. 监测与调整:设置专门人员定期检测各部位的实际温度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修正。
裂缝防治技术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裂缝(如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等),导则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方法。比如通过延长拆模时间来避免早期脱模造成的应力集中;或者利用膨胀剂补偿收缩效应等方式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总之,《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导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图,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上述原则,从而有效地防止因温差过大而引发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