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肉鸡场消毒的基本要求、消毒设施设备、消毒剂选择、消毒方法及消毒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规模化肉鸡场的消毒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infection in Large-scale Broiler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4T 199-2023《规模化肉鸡场消毒技术规范》是河南省针对规模化肉鸡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肉鸡场的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养殖安全。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场区布局与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肉鸡场应实行“三分开”原则: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要分开设置,并保持一定距离。场区内道路要硬化,避免积水,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无阻。这一规定的重要性在于防止交叉污染,减少病原体在不同区域间的扩散。例如,生活区若与生产区过于接近,工作人员可能携带病菌进入生产区,从而威胁整个鸡群健康。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
标准规定了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环境条件及具体用途来确定。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碱类等。特别强调了消毒剂的轮换使用,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例如,在鸡舍内进行日常清洁时,可先用碱性溶液清洗,再用含氯消毒剂喷洒,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鸡舍消毒程序
鸡舍的消毒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首先要求在每次进雏前对鸡舍进行全面清扫,包括墙壁、地面、料槽、饮水器等设施。然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待干燥后进行第一次消毒。间隔24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标准还特别提到,消毒后的鸡舍需密闭24小时以上,以确保消毒效果。此外,对于带鸡消毒,建议每周至少一次,使用雾化设备均匀喷洒消毒液,注意避开鸡只的眼睛和呼吸道。
废弃物处理
标准对废弃物的处理提出了严格要求。粪便、垫料等固体废弃物应集中收集并及时运往指定地点处理,不得随意堆放。液体废弃物如冲洗废水需经过沉淀、过滤等预处理后才能排放。同时,要求定期清理鸡舍周围的杂草,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降低病媒生物滋生的可能性。
人员管理
针对进入鸡场的人员,标准要求所有外来人员必须经过淋浴更衣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并且要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和鞋靴。场内工作人员也需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此外,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鸡场,确需进入者须经批准并在管理人员陪同下活动。
定期监测
为了保证消毒措施的有效性,标准要求定期对鸡场环境、鸡舍空气、饮水等进行采样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当检测到空气中细菌含量超标时,应增加消毒频率或改变消毒方式。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肉鸡养殖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