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螟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策略、监测与预警、具体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玉米种植中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Corn Bor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 6527T 004-2023)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关于玉米螟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减少玉米螟对玉米生产的危害,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玉米螟”、“绿色防控”等关键术语的概念。“玉米螟”是指危害玉米植株的鳞翅目昆虫,“绿色防控”则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方法控制病虫害的技术体系。这一部分为后续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强调在玉米种植前就应采取措施防止玉米螟的发生,比如选择抗性品种、清洁田园等。
2. 综合治理:结合多种防控手段,如农业措施、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避免单一方法可能带来的风险。
3.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防控策略,确保长期有效。
三、农业防治
1. 选用抗性品种:建议种植单位或个人优先选用经国家审定或认定的抗玉米螟玉米品种。这有助于从源头上降低害虫侵害的可能性。
2. 轮作制度:实行玉米与其他作物轮作,可以打破玉米螟的生活周期,减少其种群数量。
3. 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灌溉,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同时,在收获后彻底清理残株落叶,减少越冬场所。
四、生物防治
1. 释放赤眼蜂:在玉米心叶期至喇叭口期,按照每公顷释放15万头赤眼蜂的标准进行释放。赤眼蜂能有效寄生玉米螟卵块,从而达到控制效果。
2. 应用白僵菌制剂:于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使用含孢子量≥100亿/g的白僵菌粉剂兑水稀释后喷雾处理,每公顷用量不少于75kg。白僵菌可感染玉米螟幼虫并致死,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生物农药。
五、物理防治
1. 灯光诱杀:在成虫发生高峰期设置频振式杀虫灯,间距一般不超过100m,晚上开灯吸引并消灭成虫。
2. 性诱剂诱捕:利用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悬挂于田间,诱捕雄蛾,干扰交配过程,减少下一代种群基数。
六、注意事项
1. 各项操作均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2.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实际应用时需因地制宜调整具体措施。
3. 鼓励开展试验示范工作,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推广成熟技术模式。
综上所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 6527T 004-2023)是一部全面指导玉米螟防控工作的实用手册,它不仅涵盖了传统农业防治手段,还特别突出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