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沿黄地区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种养准备、水稻种植技术、鸭子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沿黄地区的稻鸭共作生态种养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Rice-Duck Co-culture in Yellow River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446-2023沿黄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河南省沿黄地区稻鸭共作模式的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品种选择方面,规程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和鸭子品种。这要求种植者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质品种,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关于田块准备,规程强调要进行深翻整地,确保田面平整,并施足基肥。合理的田块准备能够为后续的稻鸭共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肥料使用效率。
在放养密度上,规程建议每亩放养肉鸭数量控制在50只左右。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鸭子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可以有效控制杂草和害虫,同时避免因过度放养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对于饲养管理,规程提出要定期检查鸭群健康状况,及时清理粪便,保持水体清洁。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关系到鸭子的健康成长,还直接影响到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规程还特别提到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将剩余的稻草和鸭粪埋入土中作为有机肥料。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以上就是对DB41/T 2446-2023中部分关键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对从事稻鸭共作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