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沿黄稻麦两熟秸秆全量还田轮作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沿黄地区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秸秆全量还田的轮作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inuous Straw Returning and Rotation of Rice-Wheat Double Cropping in the Yellow River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448-2023沿黄稻麦两熟秸秆全量还田轮作技术规程》是河南省针对沿黄地区稻麦两熟制区域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秸秆全量还田与轮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并提升粮食产量。以下是对部分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秸秆全量还田”是指将作物收获后的全部秸秆直接覆盖或混入土壤中的一种耕作方式。“轮作”则是指在同一块农田上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栽培制度。这些定义为后续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
技术要求
# 秸秆处理
根据标准要求,在进行秸秆全量还田前需要对秸秆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例如,对于水稻秸秆,应采用机械粉碎的方式将其长度控制在5-10厘米之间,以便于其快速分解融入土壤。此外,还应对田间残留物进行清理,确保没有大型障碍物影响后续作业。
# 土壤管理
为了促进秸秆有效腐解,标准建议采取深松耕措施,深度达到25-30厘米。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透气性和保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转化。另外,在小麦播种前,应结合施肥进行整地,确保种子能够均匀分布于适宜深度。
# 肥料施用
合理配比氮磷钾肥料是保证稻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标准指出,在实施秸秆还田的同时,应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并根据不同作物需求调整化学肥料的比例。比如,在水稻生长后期可适量追加钾肥以增强抗倒伏性;而在小麦拔节期则需重点补充磷肥来促进分蘖。
# 病虫害防治
由于长期实行秸秆还田可能会改变田间的微生态环境,从而引发新的病虫害问题。因此,标准强调要加强田间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源。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应优先选择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治理,尽量减少化学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
实施效果评估
为了检验上述技术措施的实际成效,标准还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作物产量增减幅度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等多维度考量因素。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时,才能认定该技术方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DB41/T 2448-2023沿黄稻麦两熟秸秆全量还田轮作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秸秆处理到最终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了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理念的应用实践。希望广大农户及农技人员能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此标准,共同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