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树黑斑病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病害识别、监测调查、预防措施和综合防治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杨树种植区的黑斑病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Poplar Black Spo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杨树黑斑病防治技术规程》(DB41/T 2442-2023)是一项专门针对杨树黑斑病防治的技术规范,为科学、有效地开展杨树黑斑病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指导依据。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杨树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叶部病害,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这一定义有助于准确识别病害类型,避免与其他类似病症混淆。
其次,在“预防措施”章节中强调了加强林地管理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合理密植以增强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林间杂草减少病原菌滋生环境。同时建议每年秋季对落叶进行全面清理并集中销毁,防止越冬病原体传播扩散。此外还提到应选择抗病品种作为造林材料,并且在栽植时注意苗木质量检查,确保无携带病害的苗木进入种植区域。
再者,“化学防治”部分给出了具体操作指南。当田间发病率达到5%以上时即可开始喷药处理。推荐使用的药剂包括但不限于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广谱性杀菌剂。施药频率一般为每7至10天一次,连续作业2到3次直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前都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配比浓度,避免浓度过高造成药害现象发生。
另外,“生物防治”方法也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抑制病害蔓延速度;同时也可以尝试施加有益微生物制剂如木霉菌素类物质,通过竞争作用降低病原菌数量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最后,在“综合管理”方面特别指出要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定期记录不同季节内病害发生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这不仅有利于及时调整防控策略,还能积累宝贵的数据资源供后续研究参考使用。
综上所述,《杨树黑斑病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减轻杨树黑斑病给林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