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政务云平台中服务资源的编码原则、编码结构和编码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政务云平台的服务资源标识与管理。
Title:Government Cloud Platform - Part 2: Service Resource Coding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394.2—2023《政务云平台 第2部分:服务资源编码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为政务云平台的服务资源编码提供了统一的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政务云平台中的各类服务资源的编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以及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资源。这确保了所有服务资源都能被唯一标识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 服务资源:指在政务云平台上提供的各种IT资源和服务。
- 编码规则:指用于生成唯一标识符的一系列规则。
这些术语的明确界定有助于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并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编码原则
- 唯一性:每个服务资源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编码。
- 可扩展性:编码体系应能够适应未来新增的服务类型。
- 简洁性:编码长度适中,便于人工记忆与操作。
- 兼容性:需考虑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对接问题。
唯一性和可扩展性尤为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
4. 编码结构
标准规定了编码由特定字符组成,通常包含字母、数字及特殊符号,具体格式如下:
[类别码]-[子类别码]-[流水号]
其中,“类别码”表示资源的大类,“子类别码”进一步细分,“流水号”则用于区分同类别的不同实例。这种结构设计既简单又灵活,易于理解和实现。
5. 编码示例
假设某机构申请了一台虚拟服务器,则其编码可能为:
SVR-DB-0001
这里,“SVR”代表服务器类,“DB”表示数据库用途,“0001”则是该类别下的第一个实例编号。
6. 实施指南
-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维护这些编码信息。
- 定期检查现有编码是否符合最新的标准要求,及时更新不合规的部分。
- 对于跨部门协作项目,提前沟通好编码方案,防止出现重复或冲突的情况。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政务云平台 第2部分:服务资源编码规范》不仅明确了基本概念和技术细节,还给出了具体的执行步骤,这对于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此标准,共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