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刺槐萌生林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刺槐萌生林的培育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Sprout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1T 72-2023刺槐萌生林培育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刺槐萌生林培育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刺槐萌生林的营造、抚育管理及采伐更新等环节。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河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实践制定,具有地域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刺槐萌生林:由刺槐通过根茎萌芽方式形成的森林群落。这一定义明确了刺槐萌生林的形成机制。
- 萌条:从刺槐基部或根部生长出来的新生枝条。了解萌条的特性有助于合理安排抚育措施。
3. 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造林地应选择土层厚度≥50cm、pH值6.5~8.5、坡度≤25°的地块。整地方式推荐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这些要求确保了刺槐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成活率。
4. 苗木选择与栽植
苗木要求高径比适中,无病虫害,根系完整。栽植时需注意深度适宜,一般以原苗床土痕为基准。正确的苗木选择与栽植是保证萌生林健康生长的基础。
5. 抚育管理
包括除草松土、间苗定株、施肥灌溉等内容。特别是在萌条生长初期,及时去除弱小萌条,保留健壮个体,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3-5株。科学的抚育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林分质量和产量。
6. 病虫害防治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常见的刺槐蚜虫、刺槐叶蜂等害虫,可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定期巡查林地,发现病害及时处理。
7. 采伐更新
当刺槐萌生林达到成熟期(通常为10-15年),应及时进行采伐更新作业。采伐后留茬高度控制在5-10cm,促进新萌条快速生长。合理的采伐更新策略有利于维持林地生产力。
以上内容基于《DB4101T 72-2023刺槐萌生林培育技术规程》,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了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实现刺槐萌生林的高效培育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