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悬铃木插干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育苗地选择与准备、插穗采集与处理、扦插方法、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悬铃木插干育苗的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tanus Cuttings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悬铃木插干育苗技术规程》(DB4101/T 69-2023)是河南省郑州市发布的关于悬铃木插干育苗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育苗地选择与准备
1. 育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育苗地的基本条件,平坦的地势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苗木均匀生长,良好的排灌系统可以保证水分供应,肥沃的土壤能提供充足的养分,这些因素都是确保苗木健康生长的基础。
二、插穗采集与处理
1. 插穗应在春季芽萌动前采集,长度为15-20厘米,粗度为0.8-1.5厘米。
解读:春季芽萌动前采集插穗能够保证插穗的活力和成活率。插穗的长度和粗度直接影响到扦插后的生根情况,过短则难以形成完整的植株结构,过粗则可能影响生根效果。
三、扦插技术
1. 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2/3,行距为40-5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
解读:合理的扦插深度有助于插穗稳定并促进根系发育。行距和株距的设计考虑到了植株生长的空间需求,避免过于密集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同时也防止过稀疏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四、田间管理
1.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解读:悬铃木插干育苗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对于插穗生根至关重要。过度浇水可能导致根部缺氧腐烂,而干旱则会影响插穗的存活率。因此,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灌溉频率和量。
五、病虫害防治
1. 定期巡查圃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或生物方法防治。
解读:早期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可以有效减少损失。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方式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降低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苗木出圃
1. 苗木达到高度1米以上且主干通直时即可出圃。
解读:这一规定明确了苗木出圃的标准,确保了苗木的质量。高度和主干通直程度是衡量悬铃木苗木是否适合移栽的重要指标。
以上是对《悬铃木插干育苗技术规程》(DB4101/T 69-2023)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