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春菜豆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区域内早春菜豆的生产。
Title:Early Spring Green Bea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4T76-2023《早春菜豆生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早春菜豆的种植管理。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
标准中提到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例如,“攀豆1号”等经过审定的品种。这要求种植者在选种时需关注品种的耐寒性、抗病性和产量表现,确保种植的品种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
2. 播种育苗
育苗时间通常安排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采用温床育苗方式。标准指出,播种前种子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如用55℃热水浸种10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再浸泡6小时。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出苗率。
3. 田间管理
在定植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在开花结荚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同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肥,氮磷钾比例为1:1:1,并且注意补充微量元素。此外,及时摘除老叶黄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提倡使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防治斜纹夜蛾等害虫。对于病害,则推荐采用轮作制度以及合理密植来降低发病几率。
5. 采收标准
规程规定当豆荚充分长大但尚未完全成熟时即可采摘。具体表现为荚果饱满而富有弹性,颜色鲜绿且无明显斑点。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商品品质,因此掌握好最佳收获时机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上述技术要点,可以有效地提升早春菜豆的产量与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