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政务服务事项容缺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流程、信息管理、监督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及相关机构开展的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服务工作。
Title:Administrative Service Facilitation - Specification for Missing Document Services in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02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437—2023 审批服务便民化政务服务事项容缺服务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容缺服务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该标准中,“容缺受理”被定义为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中非关键性材料缺失或存在瑕疵时,行政机关先行受理并进入审查程序,在规定时间内补齐补正材料即可完成审批的服务模式。这一概念明确了容缺受理的核心在于“非关键性材料”的判断以及“补齐补正”的时间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容缺受理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登记注册、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这意味着并非所有政务服务事项都适合实行容缺受理,需根据事项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来决定。例如,对于直接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事项,则不宜采用容缺受理方式。
关于容缺受理的具体操作流程,标准指出行政机关应当制定详细的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同时,行政机关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容缺受理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此外,还要求建立健全容缺受理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相关材料以备查证。
标准特别强调了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性。行政机关需对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廉政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程留痕,防止人为干预;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标准提出行政机关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同时鼓励创新服务方式,如推行网上预审、预约办理等便捷服务,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
总之,《DB44/T 2437—2023》通过对容缺受理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