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插水稻基质育秧的术语和定义、场地要求、育秧基质、种子处理、播种、秧苗管理及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机插水稻基质育秧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bstrate-based Nursery Raising of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434—2023 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机插水稻基质育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率和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质配制
标准中明确规定,基质应由有机质材料、无机质材料以及必要的营养元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体要求如下:
1. 有机质材料应选用腐熟的秸秆、稻壳、泥炭等物质,确保其充分腐熟以避免病虫害传播。
2. 无机质材料可采用蛭石、珍珠岩或河沙等,这些材料能够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质,如通气性和保水性。
3. 营养元素需包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其中氮含量应在1%-2%之间,磷钾含量各占0.5%-1%,微量元素则根据实际需要添加。
二、播种前准备
在播种前,必须做好秧田整理工作。标准指出:
1. 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肥力适中的地块,耕翻深度应在20厘米以上,并施足底肥。
2. 播种前7-10天,应对秧田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石灰粉撒施或喷洒专用消毒剂,以防止病菌滋生。
3. 基质装盘时要均匀填满,稍高于盘面,然后轻轻刮平,确保每个穴孔内基质饱满。
三、播种与管理
关于播种与管理环节,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 每个穴孔内播一颗种子,覆土厚度控制在0.8-1.2厘米之间,覆土后轻压使种子与基质紧密结合。
2. 播种后立即浇透水,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湿,温度维持在25℃左右,有利于种子发芽。
3. 出苗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缺苗或弱苗应及时补苗,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定期喷施叶面肥促进幼苗生长。
四、移栽
当秧苗长至适宜高度(一般为15-20厘米)时即可移栽。标准强调:
1. 移栽前两天停止供水,使秧苗稍微干枯以便拔取。
2. 移栽时要做到“浅、直、匀”,即栽植深度适中,行株距整齐一致。
3. 移栽后及时灌溉,保证秧苗尽快恢复生长。
五、注意事项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醒,在整个育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播种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2. 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管理措施,遇到极端天气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3. 加强田间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育秧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44/T 2434—2023 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规程》涵盖了从基质配制到移栽全过程的技术要点,对于提升机插水稻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水稻种植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