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城镇公共绿地分级养护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养护等级划分、植物养护、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城镇公共绿地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Grade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Public Green Sp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3413T 0029-2023《城镇公共绿地分级养护管理技术要求》是一项针对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养护管理等级划分方面,标准将公共绿地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绿地主要是指城市中心区的重要公园、广场等具有代表性的绿地;二级绿地包括一般公园、社区公园及大型居住区内的绿地;三级绿地则涵盖街头小游园、道路绿化带等较小规模的绿地。不同级别的绿地在养护频率、投入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其次,关于植物养护部分,标准强调了对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以及草坪的不同养护措施。例如,对于乔木的修剪,要求根据树种特性定期进行疏枝整形,并且特别指出不得采用环剥等损害树木健康的做法。灌木则需保持自然形态的同时控制其生长高度,避免影响行人通行或遮挡交通视线。地被植物和草坪的养护重点在于防止杂草滋生并维持良好的覆盖度。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提倡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剂量,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以免扩散蔓延。
再者,环境卫生管理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规定所有公共绿地内不得出现垃圾堆积现象,必须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并且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地面杂物。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应增加清扫频次,确保环境整洁美观。
最后,安全防护措施同样不容忽视。标准要求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水域周边、陡坡地段等危险区域。另外,对于游乐设施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部位,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城镇公共绿地分级养护管理技术要求》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城镇公共绿地的日常管理工作,旨在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