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葡萄园人工生草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草种选择、种植技术、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葡萄园人工生草的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Grassing in Viney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187-2023葡萄园人工生草技术规范》是云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葡萄园采用人工生草模式的术语和定义、建园要求、草种选择、播种管理、田间管理及效益评价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建园要求
标准指出,葡萄园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建设。葡萄树与草之间的间距需合理设置,通常为2米至3米,以确保葡萄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又能有效利用人工草地带来的好处。
草种选择
对于草种的选择,标准强调要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耐踩踏能力强并且具有较高覆盖率的品种。常见的推荐草种包括白三叶草、红三叶草等多年生牧草,这些草种不仅能够保持水土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
播种管理
在播种时,要求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二级以上,并且播种深度控制在1厘米左右。播种后需要及时浇水并覆盖稻草或其他材料保湿,促进种子发芽。此外,在整个生长期都需要定期检查草皮状况,一旦发现有杂草侵入应及时清除。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割草作业,第一次应在春季新梢开始生长前完成,第二次则安排在秋季落叶之后。割下的草可以作为绿肥直接铺于行间,也可以集中处理后还田。同时,还需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必要时可采取物理或生物防治措施。
效益评价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效益评估体系,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实施人工生草技术后的效果进行全面考量。这包括但不限于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土壤肥力水平的提升程度以及农民收入的增长情况等指标。
通过遵循上述各项规定,不仅可以提高葡萄园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