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狐尾藻处理生猪养殖污水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管理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采用狐尾藻处理生猪养殖污水的设施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eating Swine Farming Wastewater using Azol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183-2023狐尾藻处理生猪养殖污水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利用狐尾藻处理生猪养殖污水的技术标准。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内采用狐尾藻处理生猪养殖污水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以及效果评估。
二、术语和定义
狐尾藻:指狐尾藻属植物,具有较强的污水处理能力。
生猪养殖污水:指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混合后的污水。
三、技术要求
1. 污水预处理
污水进入狐尾藻净化系统前需经过格栅、沉淀等预处理工序,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漂浮物,确保后续处理效果。
2. 系统设计
(1)狐尾藻池的设计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狐尾藻生长习性等因素,合理确定池体尺寸与深度;
(2)狐尾藻池底部应设置排水设施,便于定期清理淤泥;
(3)在狐尾藻池周边设置防护栏,防止人员意外落水。
3. 狐尾藻种植
(1)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狐尾藻品种;
(2)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20株左右;
(3)定期修剪狐尾藻,保持其健康生长状态。
4. 运行管理
(1)定期监测狐尾藻池中的水质指标,如COD、氨氮等,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处理工艺;
(2)及时清除狐尾藻池表面的漂浮物;
(3)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维护检查,包括池体结构、设备运行情况等。
四、效果评估
通过对比处理前后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来评价狐尾藻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具体评估方法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五、安全措施
(1)操作人员须接受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作业;
(2)在狐尾藻池附近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3)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
六、环境保护
狐尾藻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应按照国家有关固体废物管理规定妥善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以上是《DB53/T 1183-2023狐尾藻处理生猪养殖污水技术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说明,希望对大家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